中国旅游大全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全球动态:东边日出西边雨全诗解析_东边日出西边雨全诗

1、刘禹锡 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,闻郎江上踏歌声。

2、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情还有情。

3、山桃红花满上头,蜀江春水拍山流。


【资料图】

4、花红易衰似郎意,水流无限似侬愁。

5、竹枝词,据刘禹锡的自序说,他在建平作官的时候(建平,古郡名,故城在今四川巫山县),看见当地的人唱着一种歌曲,是用笛子和鼓伴奏的,一边唱一边跳舞。

6、谁唱得最多,谁就是优胜者。

7、刘禹锡采用了他们的曲谱,制成新的竹枝词。

8、体裁和七绝一样。

9、本来这种民歌,在唐代早已流行。

10、大历年间登进士第的刘商,就写过一首《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》,其中说:“巴人远从荆山客,回首荆山楚云隔。

11、思归夜唱竹枝歌,庭槐落叶秋风多。

12、曲中历历叙乡土,乡思绵绵楚词古。

13、”这首诗的写作年代,比刘禹锡的《竹枝词》还早。

14、从诗中叙述来看,它是川动鄂西一带的民歌,而且和古代楚国民歌颇有渊源关系。

15、可惜后来这种唱法失传了。

16、只从《花间集》保存的几首竹枝词中,知道它的句法是上四下三的,上面四字作一顿,注上“竹枝”二字,下面三字作一顿,注上“女儿”二字。

17、“竹枝”、“女儿”,大抵是在唱的时候的一种和声吧。

18、实在情形怎样,就不知道了。

19、竹枝词的唱法虽然失传,可是后代文人仿作的仍然不少。

20、这种仿作的竹枝词,由于本来出自民间,所以始终没有完全脱掉乡土气息。

21、文人仿作竹枝词,也大抵都是描写乡土景物,民间风习或地方特产之类,多少总带上一点乡土的色彩因此,它的风格也和一般的旧体诗有所不同,例如多用白描手法,少用典故;文字通俗流畅,排斥堆砌,等等。

22、风格接近于民歌。

23、这就是竹枝词的特点。

24、这两首竹枝词,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有意向当时的民歌学习。

25、无论从它的内容、手法和艺术风格看,它都和民歌这么接近,使人不禁猜测作者也许是直接从民歌取材的。

26、因为那时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用民歌体来写诗,还没有达到这样高的水平。

27、两首诗都是女子的口吻。

28、第一首很象是山边田头人们常常听到的山歌。

29、诗中的这个姑娘也许是在江上打鱼,不然就是在河边洗衣吧。

30、在春风淡淡的日子里,杨柳都吐出碧绿的长条,江水又是那么平缓。

31、她正在从事劳动的时候,忽然听见一个青年人在引吭高歌,歌声好象从江面飞渡过来,总是盘旋在她的身边。

32、虽然歌词的内容不完全听得清楚,却又好象是为她而发似的。

33、等她倾耳细听的时候,歌声又忽然给一阵江风吹断了。

34、然而不久,歌声又响起来,又在她耳边盘绕着,赶也赶不掉……就这样,这位姑娘的心情给逗引得忽起忽落,安静不下。

35、这首诗正是巧妙地描写了这一场情景。

36、开头一句只是就眼前的景物描绘,通常是没有什么深意的;第二句才是叙事,写出了一位给歌声逗引得心情起伏不定的姑娘。

37、接下去就是两句妙喻: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情还有情。

38、”这两句诗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传诵。

39、因为它语带双关地用“晴”来暗喻“情”,抓住的是眼前景物,暗射的又是此时此际人物的思想感情 ;而两种不相关的事物通过谐声统一在一起,如此贴切自然,又使人感到有意外的喜悦。

40、这样的谐声借喻,早在南朝民歌中出现,它不是只能在纸上舞文弄墨的人所能想象,而是只有善于通过歌唱来抒情表意的饿劳动人民才能够有的巧思。

41、劳动人民在诗歌中运用双关语,都是含蓄而不晦涩的。

42、用“莲”喻“怜”,用“迟”喻“池”,用“晴”喻“情”……都是如此。

43、正因为有含蓄的美,所以象这首诗的女子就不象那些戴着道学的假面具的大人先生那样,绕了几个圈子也还闪闪缩缩的半吞半吐,说不出半句心里的话;但也不是赤裸裸的叫喊,使人觉得唐突。

44、而是含蓄地用双关的语言,巧妙地道出了自己这时候的心情。

45、——————至于在第二首诗的姑娘,也许正在尝着失恋的痛苦,也许是丈夫已经变了心。

46、唱出来的调子是低沉的。

47、她正在体味着自己的苦痛。

48、这一首运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手法:先写眼前的景物,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,从而形象地写出了本来没有具体形象的内心感情。

49、“山桃红花满上头,蜀江春水拍山流。

50、”上一句写满山桃花的灿烂,下一句写一江春水的浩淼。

51、单从写景来说,这两句也是优美的;但是这位姑娘的心思并不在于欣赏这里的美丽景色,她不过是眼看了这些景色,有所触发罢了。

52、触发什么呢?就是下面这两个比喻:“花红易衰似郎意,水流无限似侬愁。

53、”桃花是易谢的,它正象那位郎君的爱情一样;而流水是无尽的,正好比自己的无穷痛苦。

54、读了这两句,谁能不为它的比喻的鲜明准确而感动!许多人都认为李煜的《虞美人》词: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
55、”是罕有的名句,哪里知道在这之前,已经先有了“水流无限似侬愁”这样震人心弦的诗句呢!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